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是一座驰名中外的工业重镇,中国一重、建龙北满、华电能源富拉尔基热电厂、发电厂等大企业坐落于此,曾为新中国工业建设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这里工业基础雄厚、农业特色明显、社会各项事业长足进步,是全国文化先进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单位、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教育“两基”先进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区。
2019年,富拉尔基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以及视察黑龙江重要指示精神,尤其是视察富拉尔基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市委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工业立区、工业兴区、工业强区”理念,进一步推进“113345”发展战略,全力抓产业、推改革、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聚焦主导产业、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建设,着力做精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做好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三篇大文章,进一步动员全区广大党员干部,把握机遇,坚定信心。目前全区呈现出人心向上、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各项工作特色亮点纷呈,重振了老工业基地雄风。
坚持党建引领创新社会治理
近年来,富拉尔基区立足区情实际,坚持“改变即改革,集成即创新”理念,以党建为引领,以信息化为支撑,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的,创新建立“三三联动,一格到底”社会治理新机制,全面加强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确保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到哪里,城区基层党建就到哪里,全区上下呈现出合力共建共治、社会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三三联动”,即将社区党组织构成的“党建网”、自治组织构成的“自治网”、政府和社会组织构成的“公共服务网”深度融合,“三网合一”成体系抓党建;充分发挥综合执法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网格信息员作用,“三员一体”聚合力抓综治;融合社区、社工和社会组织三方力量,“三社联动”凝人心抓服务。通过“三三联动”,把党委和政府工作部署一竿子插到底,直接落实到社区管理的最小单位“网格”。“四级联系”,即区级领导和有关区直部门单位正职认识熟悉社区党组织书记和主任,街道党工委书记认识熟悉社区所有工作人员,社区书记及党组织成员认识熟悉社区全体党员、网格长认识熟悉辖区全体居民。
“三三联动”群众工作法是自上而下的工作法,而“四级联系”是自下而上的工作法,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有机统一,形成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和群众意见建议以及合理诉求及时反馈的闭环。
构建城市党建新格局。设立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将全区30个社区划分为168个片区、520个网格,新组建120个片区党支部和444个网格党小组,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下联动”城市党建新格局。开展常态化入户走访。以“顺民心、知民情、解民忧”为目标,建立常态化入户走访机制,全区各级领导干部在认识熟悉的基础上每年入户走访一遍,主动与群众沟通交流,宣传政策,收集问题、意见和建议,并对走访中发现的困难群众实施精准帮扶,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以上率下听民声。抓住区级领导这一关键少数,区委书记带头,全体区级领导率先垂范,将走访调研的触角延伸至最基层,由过去群众的问题需逐级向上反映变为领导干部直接向下第一时间发现、收集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以上率下,一级连一级、一级带一级的良好工作局面。同时建立微信工作群,区级领导与社区党组织书记随时可以对话交流,听取意见和建议,真正实现交流沟通零距离、面对面。创建平台解民忧。创建“大美红岸”信息服务平台,群众可以通过手机微信,直接指挥街道综合执法和区直相关部门工作,真正实现了“人人都是信息员、人人都是指挥员”,有效解决“看得见的无权管、有权管的看不见”的问题。目前,事件及时办结率在96%以上,群众满意率在87%以上。
通过“三三联动”、“四级联系”机制运行,聚集了发展动能,优化了发展环境,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明显增强,全区上下凝聚起蓬勃的正能量。
深化国企改革推动区企融合
作为我国装备制造领域的领军企业,地处富拉尔基区的中国一重集团历经60多年的发展变迁,目前正加快推动传统产品优化升级,在做好装备制造板块的同时,大力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农业机械、金融等新业务板块,努力形成优势突出、结构合理、创新驱动、开放协同的发展新格局,努力把中国一重构建成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化企业集团。
前些年,由于受宏观环境、市场及企业历史包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一重陷入了历史罕有的困难和挑战。面对困难,中国一重加大投入、不断强化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研发效率,切实为国家解决重大技术装备“卡脖子”问题,把企业的技术、装备、制造及人才优势转化为国家的竞争力和全球产业话语权。企业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式科技创新体系,完善奖励、分红、股权等不同形式的奖励分配机制,明确科技成果实施转化并成功投产后连续3年每年从实施该项科技成果的营业利润中提取5%,试点开展技术、研发人员项目分红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探索推进研发设计单位股份制改制,实行科技型企业员工持股计划。
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与技术封锁,中国一重致力于站在高新技术前沿,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示范快堆项目扎实推进,在战略必争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上不断取得新突破;实现我国三代核电核岛一回路主设备及常规岛主要大型锻件全部国产化,承担了全部“华龙一号”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制造任务,充分证明了中国一重核电装备制造技术已达到全球领导者水平;在完成世界最大的镇海炼化2400吨沸腾床渣油锻焊加氢反应器基础上,正在承制迄今世界单台重量最大的3000吨级浆态床锻焊加氢反应器,标志着我国超大吨位石化装备制造技术再次领跑国际,充分彰显一重“大国重器”的强大实力;成功完成世界最大715吨特大钢锭的浇铸制造;国内首支调相机转子研制成功,打破了国外企业一家独大局面,实现替代进口。一项项重大创新成果的取得,推动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重大时空跨越。
富拉尔基区因企而建,因企而兴,辖区内不仅有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还有建龙北满特钢公司、华电能源富拉尔基发电厂和热电厂等一批驰名的大型企业,如何推动区企融合发展,是全区的首要任务。近年来,富拉尔基区建立区企合作新机制,与中国一重、建龙北钢等区域龙头企业建立“高层战略协商、中层对口联系、基层全面融通”的区企合作议事机制,每季度召开一次座谈会,每月沟通一次情况,实现沟通零距离、合作无障碍。同时,加强区企协作配套,主动对接中国一重新“六大板块”,每个板块确定一名副区级领导牵头包保,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引导区属机加企业结盟,建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中小企业孵化中心和周转金平台,引导龙头企业和区属配套企业在铸锻造、装配以及小型机加件等方面开展全域合作,实现区企高度融合。与燕山大学合作建立燕山大学齐齐哈尔产业研究院,积极促进校企融合、人才输送和科技成果转化,为富拉尔基区乃至全市产业发展及项目生成提供智力支持。
立足载体建设完善园区服务
2005年,富拉尔基经济开发区经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核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同年被列为哈大齐工业走廊15个项目区之一,是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黑龙江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经过10余年的发展建设,初步形成“一区三园”的结构。该区立足省级经济开发区平台基础,举全区之力建设开发区,力争把开发区建成足以支撑富区产业发展、加速新型工业化和引领发展转型升级的大平台,不断加强和完善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打造开发区东北部综合产业园、西北部中国一重(富拉尔基)配套产业园、西南部金属新材料产业园,不断提升园区承载力。
富拉尔基区立足产业基础和优势,聚焦三大主导产业和7个重点产业,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区企融合、项目支撑、园区承载、集群化推进,着力打造5条产业链、构建6大产业支撑平台、完善7项保障措施。开发区西南部突出以金属新材料产业园建设为中心,以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为两个主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引进全产业链配套项目落户园区;西北部围绕一重(富拉尔基)配套产业园建设,着力提升技术水平和配套能力,完善园区管理;东北部围绕综合产业园区建设,用闲量换增量,引进新的支柱企业和优质项目。突出园区孵化和服务功能,使各园区形成产业清晰、功能明确、集群效应显著的特色载体,提升三大主导产业在区域经济中的比重。
富拉尔基区把2019年作为“项目建设年”,由区委负总责统筹推进,在全区形成抓产业、上项目的浓厚氛围。同时,发挥燕山大学产业研究院、北钢孵化器、富尔等民营企业院士工作站作用,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全力支持紫金、建立北钢、一重人才公寓建设,创造一切条件,确保企业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在此基础上,富拉尔基区还积极延伸产业链条,产业项目成体系化推进,引进了山东华民钢球股份有限公司、河北润超公司等企业,为建龙北满和紫金铜业进行配套,精细化产品结构。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经过几年努力,区域经济取得长足发展。有了良好的营商环境,一批批招商引资项目相继落户富拉尔基区,开发区取得了长足发展。2019年,制定了《富拉尔基区2019年度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作方案》,按照推进的10个重点产业,成立10个招商小组,区级领导任组长,明确招商任务,同时,全区各部门均承担招商引资任务,形成全区上下齐抓招商的浓厚氛围。截至今年6月末,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64亿元,同比增长9%;规上工业总产值101.5亿元,同比增长18.3%,增加值同比增长17.8%;区域规上工业用电量10.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9亿元,同比增长115%;限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亿元,同比增长16.3%。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