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的黑龙江这个小镇,来了一支哈工大师生志愿服务队!

发布时间: 2023-09-05 18:07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3-09-05 18:07

今年夏天

黑龙江省出现极端降雨天气

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

为帮助受灾村庄恢复重建

8月14日

校团委面向全校招募

灾后重建志愿服务队队员

近300名师生报名

 

8月27日

学校召开

灾后重建志愿服务队出征仪式

组织灾后重建志愿服务培训

 

9月2日

志愿服务队近百名师生

赴遭受严重洪涝灾害的

尚志市一面坡镇

开展村庄规划设计实地踏勘工作

共覆盖19个自然屯

今年夏天 黑龙江省出现极端降雨天气 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 为帮助受灾村庄恢复重建 8月14日 校团委面向全校招募 灾后重建志愿服务队队员 近300名师生报名 8月27日 学校召开 灾后重建志愿服务队出征仪式 组织灾后重建志愿服务培训 9月2日 志愿服务队近百名师生 赴遭受严重洪涝灾害的 尚志市一面坡镇 开展村庄规划设计实地踏勘工作 共覆盖19个自然屯 点击视频跟随志愿者的脚步走进现场 经过多次实地走访沟通后,9月2日,来自建筑学院、交通学院、环境学院、土木学院、机电学院、经管学院等近百名灾后重建志愿服务队师生与哈尔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到达尚志市一面坡镇,5个工作组分别深入一面坡辖区内5个村庄实地踏勘,收集汇总受灾区域的房屋建筑、道路交通、市政设施、沟域建设空间和生态空间损毁情况,并基于灾损情况进行分析。 图片 “运用无人机航拍可以采集高清影像,制作现场三维模型,为灾后重建规划提供决策辅助。”在一面坡镇镇北村,建筑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潘嘉城正在操作无人机起飞。 图片 图片 潘嘉城在老师的指导下用无人机进行图像采集 灾后重建志愿服务队带队教师、建筑学院院长孙澄教授表示,面对灾后重建,哈工大人居环境学科群依托哈工大百年学科积淀优势,发挥“双一流”高校技术力量,以解决灾后重建实际问题为导向,开展灾情调研和规划设计工作。同时,面向乡村未来高质量发展,以新时期和美乡村建设为目标,将持续开展乡村规划设计与建设工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图片 图片 孙澄教授(中)研讨村庄规划设计方案 同时,灾后重建志愿服务工作对同学们来说也是一堂生动的实践课,不仅可以检验过往所学专业知识,也能更好地了解国家和社会,提升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图片 李新凯副教授指导学生受灾道路测绘 图片 邱志勇副教授、戴锏副教授讲解受灾地规划设计初步方案 图片 学生志愿者进行实地踏勘 图片 马和研究员、夏雷讲师带领学生志愿者调研万山村受灾点位 图片 环境学院姜珺秋副教授表示,乡村灾后的环境恢复工作是一项长期治理工作,通过这次实地调研,深度掌握灾区生态环境安全实际需求,为后续重建工作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建筑学院冷红教授表示,这次带领研究所4位博士研究生和7位硕士研究生深入尚志市一面坡镇镇中村的灾区一线,就村庄受灾情况进行实地踏勘和研判分析,并就村庄建设发展需求开展调研,为灾后重建规划做好充分的准备。希望学生们在这次实践中能够将专业知识学以致用,为灾后重建规划贡献力量,同时也通过这一特殊的社会实践课堂锻炼和提升自身的社会服务能力和社会服务意识。 图片 冷红教授(中)在影像图上标注受灾农房区域 8月中旬,哈工大组建灾后重建志愿服务队,在公众号上看到招募通知后,土木学院2020级本科生刘想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想要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为灾后重建规划出一份力。他说:“这是一个用实践检验所学知识的极好机会。我希望能为受灾群众尽一份绵薄之力,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为镇中村的重新规划作出贡献。” 图片刘想(右一)与同学根据镇中村地图勘察当地受灾情况 建筑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孙浩是尚志人,他说:“八月初,我得知家乡遭受严重洪涝灾害的消息,感到十分担忧,学校组织师生支援灾后重建,让我能够运用专业知识为家乡重建服务。我将传承和弘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秀学风,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未来技术学院2022级本科生姜天翼说:“我被尚志市的受灾情况深深触动。我与其他志愿者密切协作,调研基础设施受损情况,这次的志愿服务经历让我明白,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 洪水无情人有情 哈工大人将传承弘扬 志愿服务精神 发挥学校学科专业优势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用心用情助力受灾群众 重建美好家园 风雨中的守护,哈工大有力量!

点击视频跟随志愿者的脚步走进现场

  经过多次实地走访沟通后,9月2日,来自建筑学院、交通学院、环境学院、土木学院、机电学院、经管学院等近百名灾后重建志愿服务队师生与哈尔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到达尚志市一面坡镇,5个工作组分别深入一面坡辖区内5个村庄实地踏勘,收集汇总受灾区域的房屋建筑、道路交通、市政设施、沟域建设空间和生态空间损毁情况,并基于灾损情况进行分析。

  “运用无人机航拍可以采集高清影像,制作现场三维模型,为灾后重建规划提供决策辅助。”在一面坡镇镇北村,建筑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潘嘉城正在操作无人机起飞。

潘嘉城在老师的指导下用无人机进行图像采集

  灾后重建志愿服务队带队教师、建筑学院院长孙澄教授表示,面对灾后重建,哈工大人居环境学科群依托哈工大百年学科积淀优势,发挥“双一流”高校技术力量,以解决灾后重建实际问题为导向,开展灾情调研和规划设计工作。同时,面向乡村未来高质量发展,以新时期和美乡村建设为目标,将持续开展乡村规划设计与建设工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孙澄教授(中)研讨村庄规划设计方案

  同时,灾后重建志愿服务工作对同学们来说也是一堂生动的实践课,不仅可以检验过往所学专业知识,也能更好地了解国家和社会,提升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李新凯副教授指导学生受灾道路测绘

邱志勇副教授、戴锏副教授讲解受灾地规划设计初步方案

学生志愿者进行实地踏勘

马和研究员、夏雷讲师带领学生志愿者调研万山村受灾点位

  环境学院姜珺秋副教授表示,乡村灾后的环境恢复工作是一项长期治理工作,通过这次实地调研,深度掌握灾区生态环境安全实际需求,为后续重建工作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建筑学院冷红教授表示,这次带领研究所4位博士研究生和7位硕士研究生深入尚志市一面坡镇镇中村的灾区一线,就村庄受灾情况进行实地踏勘和研判分析,并就村庄建设发展需求开展调研,为灾后重建规划做好充分的准备。希望学生们在这次实践中能够将专业知识学以致用,为灾后重建规划贡献力量,同时也通过这一特殊的社会实践课堂锻炼和提升自身的社会服务能力和社会服务意识。

冷红教授(中)在影像图上标注受灾农房区域

  8月中旬,哈工大组建灾后重建志愿服务队,在公众号上看到招募通知后,土木学院2020级本科生刘想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想要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为灾后重建规划出一份力。他说:“这是一个用实践检验所学知识的极好机会。我希望能为受灾群众尽一份绵薄之力,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为镇中村的重新规划作出贡献。”

刘想(右一)与同学根据镇中村地图勘察当地受灾情况

  建筑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孙浩是尚志人,他说:“八月初,我得知家乡遭受严重洪涝灾害的消息,感到十分担忧,学校组织师生支援灾后重建,让我能够运用专业知识为家乡重建服务。我将传承和弘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秀学风,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未来技术学院2022级本科生姜天翼说:“我被尚志市的受灾情况深深触动。我与其他志愿者密切协作,调研基础设施受损情况,这次的志愿服务经历让我明白,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

 

洪水无情人有情

哈工大人将传承弘扬

志愿服务精神

发挥学校学科专业优势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用心用情助力受灾群众

重建美好家园

责编:杨柳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

推荐新闻

谁解除了孩子的未成年人模式?(金台视线)

人民网-人民日报

大学生们,这笔钱涨了!近期开始受理

中国政府网

南大“AI试炼场”发布 无缝对接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

中国新闻网

黑龙江省举行“教育振兴—科技助教”公益捐赠项目启动仪式

黑龙江网

我是否应该坚持让孩子完成我认为重要的任务?

人民日报少年客户端

黑龙江新媒体集团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25 chinahlj.cn, All Rights Reserved.

黑ICP备15009298号-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2312018000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黑B2-20210392

黑公网安备 23010802000046号